扣分罚款的责任归属问题常引发车主与驾驶人争议。本文结合道交法第114条、非本人驾驶扣分处理流程、租车违章责任划分等热点问题,用真实案例解读交通违法处理规则,帮助车主厘清法律风险。
最近不少车主收到违章短信后陷入困惑:明明不是自己开的车,为什么还要处理扣分罚款?
随着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升级,驾驶证记分与车辆绑定规则愈发严格。
本文将解析扣分罚款的法律归属问题,重点解答租车违章、借车被拍等常见纠纷的处置要点。
一、法律明确规定:谁开车谁担责
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4条明确指出: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违法行为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。
这意味着电子眼抓拍的违章扣分,原则上应由实际驾驶人员处理。
但现实中常出现车主被迫”背锅”的情况,主要源于这三个特殊场景。
二、租车违章处理成维权重灾区
租车平台合同多约定”谁租车谁处理违章”,这与法律规定存在冲突。
2023年某租车平台因强制客户处理他人违章,被法院判决退还扣款并赔偿损失。
正确做法是:保留租车合同、行车记录仪视频等证据,通过12123APP申请复核。
三、借车被拍如何自证清白
朋友借车产生违章时,车主需提供不在场证明和驾驶人信息。
具体流程:1.登录交管12123申诉 2.提交借车协议 3.提供实际驾驶人证件 4.申请违法转移。
若驾驶人不配合处理,车主可凭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。
四、驾驶证代扣分暗藏法律风险
买卖驾驶证分数的灰色产业链已被重点打击。
根据新规,处理非本人车辆违章需提前备案,且单辆车最多绑定3个驾驶证。
重点提示:用他人驾驶证代扣分,双方都将面临2000元以下罚款,情节严重的可能被拘留。
五、车主必须担责的三种特殊情况
1.未按规定悬挂号牌:处罚对象为车辆所有人。
2.逾期未年检车辆:车主需承担罚款不扣分。
3.未处理累积违章:影响车辆年审时,车主需先行处理。
正确处理交通违法,既要遵守法规也要善用维权渠道。
建议车主定期查询车辆违章记录,遇到非本人驾驶违章及时申诉。
保存好行车记录仪数据、借车协议等关键证据,才能有效维护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