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位缴纳的“五险”包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,是法律强制要求的社会保障;商业险则是个人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障,覆盖范围更广但需自费。本文将用生活化语言解析五险的具体内容和两者的核心区别。
一、每个月工资条上扣的钱,到底去了哪儿?
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拿到工资条时,总会被“五险一金”的扣款搞懵——这些钱到底用在哪了?五险是国家强制要求单位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,就像一张覆盖生老病残的基础保护网。具体来说,五险包括:
- 养老保险:退休后按月领钱,相当于存养老金
- 医疗保险:看病买药能报销,减轻医疗负担
- 失业保险:失业期间可申请补助,最长领24个月
- 工伤保险:工作中受伤或患职业病时提供补偿
- 生育保险:覆盖产检、分娩费用和产假津贴
二、为什么必须了解五险和商业险的区别?
很多朋友觉得“单位交保险就够了”,结果生大病时才发现报销额度不够用。比如邻居张姐做心脏手术花了20万,医保只报了12万,剩下的全靠积蓄。这就是五险保基础,商险补缺口的道理。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:
- 缴费方式不同:五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(比如养老保险单位交16%,个人交8%),商业险则需个人全额承担
- 保障范围不同:五险针对基础风险,商业险可定制(如重疾险、百万医疗险)
- 法律性质不同:五险是法定福利,商业险是自愿购买的合同
三、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对比
场景1:骨折住院
医保报销后自费8000元,如果有商业医疗险,可能全额覆盖剩余费用。
场景2:突发心梗
医保报销治疗费,而商业重疾险确诊即赔付30万,可用于康复和收入补偿。
场景3:失业过渡期
失业保险每月发最低工资的80%,但如果有商业年金险,能获得更高额度的现金流。
四、这些误区千万别踩坑!
- 误区一:“有医保就不用买商保”——医保有报销上限和药品目录限制
- 误区二:“商业险都是骗人的”——选择正规保险公司产品,看清条款即可
- 误区三:“五险交满15年就不用再缴”——养老保险交得越久,退休金越高
五、实用建议:五险商险怎么搭配最划算?
基础版:五险+百万医疗险(年缴300元左右,覆盖大病风险)
进阶版:五险+重疾险+意外险(年缴2000-5000元,全面防护)
提醒:工伤保险一定要确认单位是否足额缴纳,否则工伤索赔会受影响!
六、总结:左手五险右手商险,双保险才稳妥
五险就像单位发的“工作服”,能遮风挡雨但不够保暖;商业险则是自己买的“羽绒服”,按需定制更贴心。建议每月查一次社保缴纳记录,同时根据家庭情况补充商业险,让保障没有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