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工五险包含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,与商业险存在强制性与自愿性的本质差异。本文通过通俗易懂的对比分析,带您快速掌握五险一金的功能定位、缴费规则,以及如何通过商业保险补充保障缺口。
一、职工五险到底保什么?
咱们常说的”五险”,其实就像工作单位的标配大礼包。每个月工资里扣的那部分钱,换来的可是五大保障:
- 养老保险:相当于存钱罐,现在交钱退休后领养老金
- 医疗保险:看病报销的”救命卡”,住院门诊都能用
- 失业保险:被动失业时的过渡金,最长领24个月
- 工伤保险:工作中受伤的医疗+赔偿保障
- 生育保险:产检报销+生育津贴+产假工资
二、五险一金的”隐藏公式”
很多人搞不懂缴费基数×缴费比例这个算法。举个例子:假设月薪8000元,养老保险个人交8%(640元),单位交16%(1280元)。这个钱会进入两个账户——个人账户像存折随时可查,统筹账户则用于整体调配。
2.1 医保里的钱能取吗?
医保卡里的钱虽然不能直接取现,但可以:
– 药店买药
– 门诊支付自费部分
– 部分地区支持家庭共享
三、商业险和五险的本质区别
对比项 | 五险一金 | 商业险 |
---|---|---|
性质 | 国家强制 | 自愿购买 |
缴费 | 单位个人共担 | 个人全额承担 |
保障范围 | 基础生存保障 | 个性化定制 |
收益方式 | 长期回报 | 即时生效 |
3.1 哪些人需要商业险?
这三类人建议补充:
1. 家庭经济支柱:重疾险+寿险防意外
2. 高风险职业者:加强意外保障
3. 追求优质医疗:百万医疗险覆盖特需门诊
四、组合投保的黄金法则
聪明的做法是先五险后商保:
1. 务必确保五险不断缴(影响购房、落户等)
2. 25-35岁优先配置百万医疗险(保费低)
3. 40岁以上加强重疾保障(发病率上升)